【概要描述】SBTi科学碳目标是由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CDP)、联合国全球契约(UNGC)、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共同发起的一项倡议。
SBTi(科学碳目标倡议)是由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CDP)、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GC)、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联合发起的一项全球倡议,旨在提高企业的雄心,推动企业采取更为积极的减排行动和解决方案,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如果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符合最新的气候科学所说的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所必需的,即将全球变暖限制在远低于工业化前水平2°C的水平,并努力将变暖限制在1.5°C,则将其视为“基于科学的”。SBT包括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设定短期目标是设定长期目标的前提条件。
碳预算:在全球气温平均升幅超过特定温度阈值之前,碳排放的限制总量;
排放情境:在碳预算确定的条件下,排放情境确定了不同时间范围内的减排遵循何种路径;
分配方法:当排放总量和时间分布在前两个组成部分中确定,还需要明确企业之间分配排放量的方法,目前SBTi主要可应用两种方法:绝对排放量收缩法和行业减排法。前者要求所有企业按照相同速度减少排放量,不考虑初始排放绩效;后者使用排放量强度趋同设定物理强度目标,强度目标与某具体行业度量挂钩,如每生产一吨钢铁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当量目标。行业减排法目前适用于部分特定行业。
SBTi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及其企业并未进行区分,也增加了部分亚洲企业的实行难度。无论企业是来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无论是成长型企业还是成熟企业,都要基于一视同仁的严格标准制定脱碳目标。对于亚洲企业而言,有的企业因仍在使用老旧的设备和技术而具有更高的排放水平,但缺乏资金进行设备的升级换代,或者缺乏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或者缺少充足且廉价的清洁能源供给,因而缺乏能力制定更具雄心的脱碳目标;而部分成长型企业也难根据SBTi的要求在产销量快速扩张的同时做到绝对排放总量的降低。
因此在短期内各国碳政策仍相对温和,确保国内企业有充分的过渡适应过程,这也减少了亚洲企业制定科学碳目标的压力。同时SBTi科学碳目标在亚洲范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有待提升,因此尚未形成消费者、投资者端足够的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