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描述】SBTi科学碳目标是由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CDP)、联合国全球契约(UNGC)、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共同发起的一项倡议。
纺织服装行业作为传统的制造业,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同时也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点领域。从原材料种植与获取、纤维加工、织物制造,到服装生产、运输及销售的整个产业链,都伴随着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据相关研究表明,纺织服装行业的碳排放量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4%-10%,因此,该行业在碳减排方面的行动对于全球气候目标的达成至关重要。
sbti科学碳目标认证其核心使命是推动企业设定基于科学的碳减排目标,确保这些目标与《巴黎协定》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远低于2°C,努力限制在1.5°C之内的目标相一致。SBTi为企业提供了一套标准化、科学化的方法,帮助企业明确自身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应承担的责任,以及如何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实现碳减排。
SBTi的目标设定并非简单的任务,而是要求企业深入分析自身的业务流程,全面考量直接排放(范围一)、能源间接排放(范围二)以及价值链上下游的间接排放(范围三)。企业需要依据科学的计算模型和行业最佳实践,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制定出既具有挑战性又切实可行的碳减排目标,从而在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为全球气候行动贡献力量。
范围一排放要求
范围一排放主要来源于纺织服装企业自身拥有或控制的排放源,如生产设施、运输车队等直接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排放,以及生产过程中化学原料的逸散排放等。SBTi要求企业对这些排放源进行精确核算,并设定明确的减排目标。
范围二排放要求
范围二排放与企业购买的电力、蒸汽、热水或其他能源所产生的间接排放相关。纺织服装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对能源的需求巨大,而传统能源的使用往往伴随着较高的碳排放。SBTi鼓励企业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同时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
范围三排放要求
范围三排放涵盖了企业价值链上下游的所有间接排放,对于纺织服装企业而言,这部分排放占比往往较高,且涉及环节众多,管理难度较大。从原材料的种植和采购,到产品的运输、销售以及使用后的处理,都属于范围三排放的范畴。
纺织服装行业的供应链极为复杂,涉及众多的原材料供应商、加工制造商、运输商等。协调各方共同实现碳减排目标难度较大,部分供应商可能缺乏减排意识和能力,且供应链信息共享存在障碍,导致企业难以全面掌握和管理范围三排放。
纺织服装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数据种类繁多、来源广泛,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存在较大难度。目前对于范围三排放的核算方法和标准尚不够统一,进一步增加了企业数据管理和核算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