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描述】SBTi科学碳目标是由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CDP)、联合国全球契约(UNGC)、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共同发起的一项倡议。
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这一由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GC)、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等机构联合发起的全球性框架,正通过明确的碳排放范围标准,为道路运输行业搭建起可量化、可落地的可持续发展蓝图。
相较于前两个范围,范围3(价值链其他间接排放)的管控更能体现SBTi标准的系统性,也恰恰击中了道路运输行业“链条长、关联广”的减排痛点。这一范围涵盖企业价值链上下游的全环节排放,对于道路运输企业而言,既包括上游的车辆采购、燃料供应,也包括下游的货物配送、客户使用阶段排放,其中车辆使用阶段的排放更是汽车制造商等相关企业的核心排放源。SBTi对此设定了差异化管控规则:若范围3排放量占企业总排放的40%以上,必须设定专项减排目标,且覆盖比例不低于67%。
针对汽车制造企业,SBTi最新修订的陆地运输指南更明确要求,需将车辆使用阶段排放纳入1.5℃路径管控,并承诺2035年前在欧美、亚太等主要市场逐步淘汰燃油车,2040年实现全球范围淘汰。
除了清晰的范围界定,SBTi为道路运输行业设定的碳目标标准还具备“时间刚性”与“动态适配”两大特征。在时间维度上,要求企业设定5-10年的近期目标与2050年前的长期净零目标,其中近期目标需满足年线性减排率不低于4.2%的跨行业基准;
在动态调整层面,SBTi会根据最新气候科学共识更新标准,企业需每5年重新评估目标,确保减排路径与全球温控目标保持同步。对于中小企业,SBTi还提供了简化流程,只要范围1和基于位置的范围2排放量小于10,000吨CO₂e,且满足员工规模、营业额等条件,即可通过快速目标设定工具完成减排规划,兼顾了标准的严肃性与执行的灵活性。
SBTi的范围标准为道路运输行业提供了“减排导航图”。当物流企业通过范围1核算发现长途货车是主要排放源时,便会加速推进LNG动力或电动货车的替代;当汽车制造商将范围3的使用阶段排放纳入管控时,会倒逼其加大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当运输企业通过范围2核算意识到外购电力的碳成本时,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建设便会提上日程。这种以范围划分为基础的精准减排,让道路运输行业的碳管理从“模糊承诺”转向“精准行动”。
SBTi科学碳目标通过明确的范围界定、刚性的减排要求与灵活的执行路径,为行业提供了可遵循的标准体系。未来,随着越来越多道路运输企业加入SBTi倡议,以范围标准为抓手构建全链条减排能力,不仅能推动行业自身实现绿色转型,更将为全球达成1.5℃温控目标注入坚实的运输行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