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Ti认证
  • 13年认证经验
  • 200+专家团队
  • 15000+客户案例
    科学碳目标是由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CDP)、联合国全球契约(UNGC)、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共同发起的一项倡议。为防止严重的气候变化,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进一步加速,以2100年前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上升低于1.5℃/2℃为目标,在此基础上需要一个高远的减排目标来确保自身的转型行动与气候科学所要求的水平相一致。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提高企业对气候行动的雄心,设定目标,规划减排路线,这些目标就可以被称为“基于科学”的减排目标。
适用范围
1、来自大买家或客户要求,价值链减碳,需制定SBTi科学碳目标,从而推动企业的气候行动,并鼓励所有领域的企业通过设定基于科学的减排目标展示其领导力。
全国服务热线:15917687668

SBTi科学碳认证资讯

  • sbti科学碳目标认证对水泥行业工艺改进与技术创新标准
    提起水泥,人们脑中浮现的常是粉尘弥漫的灰色景象。但在“双碳”目标的强劲东风下,这个传统的高碳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绿色蜕变。环保不再是负担,而是驱动创新、降本增效的新引擎。从源头替代到技术创新,再到能源革命,水泥行业的减碳之路正越走越宽。 SBTi科学碳目标认证的推行,正在重塑水泥行业的竞争格局。那些积极响应SBTi要求,率先制定并实施科学碳减排目标的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这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工艺改进和能源结构调整等措施,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绿色竞争力,更容易获得消费者和客户的认可。相反,那些对碳减排行动迟缓、未能达到SBTi要求的企业,可能面临更高的生产成本(如因碳排放超标而支付的碳税等),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处于劣势。 sbti科学碳目标认证对水泥行业工艺改进与技术创新标准: 优化生产工艺:许多水泥企业致力于改进传统的水泥生产工艺,以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例如,采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相比传统湿法工艺,可大幅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通过优化窑炉结构和操作参数,提高窑炉的热效率,使燃料能够更充分地燃烧,从而减少燃料的使用量和废气排放。部分企业还引入了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精准监控和调节,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 开发低碳水泥技术:研发和应用低碳水泥技术是水泥企业实现碳减排的重要途径。目前,一些企业正在积极探索和开发新型水泥替代品,如geopolymers水泥(地质聚合物水泥)。这种水泥以工业废渣(如粉煤灰、矿渣等)为主要原料,通过化学反应制备而成,其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显著低于传统水泥。此外,还有企业致力于改进水泥熟料的配方,降低石灰石的使用比例,增加其他低碳原料的用量,从而减少煅烧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产生。 碳捕获与封存(CCS)及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碳捕获与封存(CCS)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为水泥企业实现深度碳减排提供了可能。CCS技术是指将水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捕获、压缩,然后运输到合适的地质储存场所进行封存,使其不再排放到大气中。
  • sbti科学碳目标认证对水泥行业工艺改进与技术创新标准
    提起水泥,人们脑中浮现的常是粉尘弥漫的灰色景象。但在“双碳”目标的强劲东风下,这个传统的高碳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绿色蜕变。环保不再是负担,而是驱动创新、降本增效的新引擎。从源头替代到技术创新,再到能源革命,水泥行业的减碳之路正越走越宽。 SBTi科学碳目标认证的推行,正在重塑水泥行业的竞争格局。那些积极响应SBTi要求,率先制定并实施科学碳减排目标的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这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工艺改进和能源结构调整等措施,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绿色竞争力,更容易获得消费者和客户的认可。相反,那些对碳减排行动迟缓、未能达到SBTi要求的企业,可能面临更高的生产成本(如因碳排放超标而支付的碳税等),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处于劣势。 sbti科学碳目标认证对水泥行业工艺改进与技术创新标准: 优化生产工艺:许多水泥企业致力于改进传统的水泥生产工艺,以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例如,采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相比传统湿法工艺,可大幅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通过优化窑炉结构和操作参数,提高窑炉的热效率,使燃料能够更充分地燃烧,从而减少燃料的使用量和废气排放。部分企业还引入了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精准监控和调节,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 开发低碳水泥技术:研发和应用低碳水泥技术是水泥企业实现碳减排的重要途径。目前,一些企业正在积极探索和开发新型水泥替代品,如geopolymers水泥(地质聚合物水泥)。这种水泥以工业废渣(如粉煤灰、矿渣等)为主要原料,通过化学反应制备而成,其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显著低于传统水泥。此外,还有企业致力于改进水泥熟料的配方,降低石灰石的使用比例,增加其他低碳原料的用量,从而减少煅烧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产生。 碳捕获与封存(CCS)及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碳捕获与封存(CCS)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为水泥企业实现深度碳减排提供了可能。CCS技术是指将水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捕获、压缩,然后运输到合适的地质储存场所进行封存,使其不再排放到大气中。
  • sbti科学碳目标对建筑行业施工碳减排设定规范标准
    建筑行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占全球总排放的39%,其中运营阶段(能耗相关)占28%,隐含阶段(材料生产、施工等)占11%。在此背景下,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为建筑行业提供了可量化、可落地的减排规范,成为企业迈向低碳转型的“风向标”。 SBTi(ScienceBasedTargetsinitiative科学碳目标倡议)是一个企业气候行动组织,旨在帮助企业依据最新气候科学设定减排目标。其目标是确保企业减排行动与《巴黎协定》中将全球温升控制在1.5℃以内目标相一致 sbti科学碳目标对建筑行业施工碳减排设定规范标准: 1.碳排放边界:覆盖“运营+隐含”双阶段,避免“减排盲区” 传统建筑行业减排多聚焦运营阶段(如通过节能灯具、光伏屋顶降低能耗),却忽视了隐含阶段的碳排放——从水泥、钢铁等建材的生产,到施工过程中的机械能耗,再到建筑拆除后的废弃物处理,这一阶段的碳排放在中小型建筑中占比甚至可达50%以上。 SBTi明确要求建筑企业在设定碳目标时,必须同时覆盖运营阶段(Scope1+2,即企业自身排放与外购能源间接排放)和隐含阶段(Scope3中的“采购的产品与服务”“下游运输与分销”等细分项),且需披露各阶段碳排放占比,确保减排行动无盲区。例如,2024年SBTi更新的《建筑与房地产行业科学碳目标指南》中规定,企业需在目标设定时明确隐含碳的核算范围(至少覆盖建材生产环节),并逐步将施工、拆除等环节纳入核算。 2.减排力度:匹配1.5℃温升路径,拒绝“象征性减排” SBTi对建筑行业的减排力度有明确量化要求,核心是“与1.5℃温升路径保持一致”。具体而言,分为两类目标: 绝对减排目标:对于以建筑运营为主的企业(如物业公司、酒店集团),需设定“以基准年为起点,到2030年运营阶段碳排放较基准年下降43%”的硬性指标(若基准年为2019年,2030年碳排需降至基准年的57%以下); 强度减排目标:对于以建筑开发为主的企业(如房地产开发商),需按“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设定强度目标,例如“到2030年,新建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水平下降50%”,且2050年前需实现运营阶段碳中和、隐含阶段碳排放较2030年再降90%。 这一要求彻底杜绝了“通过规模收缩实现减排”的象征性行动,倒逼企业从技术、管理、供应链等维度提升减排效率。 3.时间节点:分“短期-中期-长期”阶梯推进,确保目标落地 SBTi不允许企业仅设定“2050年碳中和”的长期目标,而是要求建立“短期(2030年前)-中期(2040年前)-长期(2050年)”的阶梯式目标体系,且短期目标需具备“可验证、可追溯”的实施路径
  • sbti科学碳目标对纺织服装行业生产碳减排标准
    纺织服装行业作为产业链长、能源消耗大、碳排放集中的传统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低碳转型压力与机遇。据相关数据显示,纺织服装行业全产业链碳排放占全球总碳排放的10%以上,其中原料种植、纤维生产、印染加工及终端消费后的处理等环节,均是碳排放的关键节点。 SBTi对纺织服装企业的要求聚焦于两大维度:一是范围1(企业自身运营排放)与范围2(外购能源间接排放)的减排目标,要求企业结合自身生产规模、能源结构,制定短期(5-10年)与长期(2050年前)的绝对减排目标,例如通过替换化石能源为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优化生产设备能效等方式降低排放;二是范围3(价值链其他间接排放)的减排管理,这也是纺织服装行业认证的重点与难点——涵盖从棉花、化纤等原料采购,到物流运输、经销商运营,再到消费者穿着、洗涤及废旧衣物回收的全链条,要求企业通过供应链协同、绿色采购标准制定、消费者引导等方式,推动整个价值链的低碳升级。 不同于部分行业自发的低碳倡议,SBTi认证的“科学性”体现在其目标制定需经过严格的气候科学测算,且需满足“雄心水平”要求:企业需证明其减排速度快于行业平均水平,且长期目标需实现“深度脱碳”。这种严谨性不仅让认证结果具备全球认可度,更能帮助纺织服装企业避免“漂绿”风险,真正将低碳转型落到实处。 纺织服装行业的碳排放约60%来自供应链上游的原料环节,例如传统棉花种植依赖大量化肥、农药(间接产生温室气体),原生聚酯纤维生产依赖石油资源(化石能源消耗高)。 SBTi认证对范围3排放的严格要求,正倒逼企业重新审视供应链结构:一方面,头部企业开始通过绿色采购标准,优先选择有机棉、再生聚酯、竹纤维等低碳原料——例如通过SBTi认证的H&M集团,承诺2030年前实现100%使用再生或可持续纤维;另一方面,企业通过与上游供应商签订“低碳合作协议”,推动供应商加入SBTi认证体系,形成“企业-供应商”协同减排的良性循环。
  • sbti科学碳目标认证对全球建筑行业施工碳减排评估标准规范
    从绿色建筑,到低碳建筑,再到零碳建筑,这是一条建筑行业“减碳进化”的路径。我们更关注的,不仅是建筑形态本身的变化,更是背后产业链重塑、商业逻辑更新、组织能力转型所带来的战略机遇。 科学碳目标倡议组织(SBTi)适时推出的针对建筑行业的减碳框架,犹如一场及时雨,为建筑行业制定符合1.5°C温控目标的减排计划并实现长期净零碳排放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预计到2030年,全球建筑面积将增长约15%,且近80%的增长将集中在发展中经济体。建筑从原材料的开采、制造,到运输以及最终的施工建设,这一系列过程中都会产生隐含排放。因此,标准明确要求企业设定减少隐含排放的目标。比如,在原材料选择上,更多地使用可再生、低碳排放的材料;优化运输路线,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改进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浪费,从各个环节降低前期隐含排放。 到2050年,80%的现有建筑仍将继续使用。然而,许多现有建筑存在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导致碳排放居高不下。SBTi建议企业积极实施能效改进措施,对旧建筑进行脱碳改造。例如,对建筑的围护结构进行升级,采用保温性能更好的材料,减少热量的散失;更换高效节能的门窗,降低空气渗透带来的能量损失;安装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对建筑能源使用的实时监测和精准调控,从而大幅提升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 因此,标准明确要求企业设定减少隐含排放的目标。比如,在原材料选择上,更多地使用可再生、低碳排放的材料;优化运输路线,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改进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浪费,从各个环节降低前期隐含排放。 SBTi的建筑行业框架旨在取代SBTi企业净零标准中与建筑行业相关的部分,为建筑行业公司提供了更具针对性和专业性的指导。 它促使建筑行业从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向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方向转型,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环境绩效。对于投资者而言,该框架为他们提供了清晰的评估标准,使其能够更好地识别具有低碳发展潜力的建筑企业,引导资金流向绿色建筑领域,推动建筑行业的绿色金融发展。

我们是谁?

验厂之家一直致力于帮助国内企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对外形象,符合供应链采购国际标准,以向国外大型采购客户提供合乎国际供应链采购标准的供应商为己任。 服务客户包括众多世界500强及上市企业;行业涵盖电子电器、玩具、服装、箱包、塑胶、五金、印刷、陶瓷、工艺礼品、家具以及珠宝等30多个行业;服务足迹遍布中国大部分地区,以及印尼、越南、缅甸、孟加拉等东南亚地区。

服务项目

  • 全球回收标准认证 全球回收标准认证
  • ISCC国际可持续和碳认证 ISCC国际可持续和碳认证
  • OBP海洋塑料认证 OBP海洋塑料认证
  • RCS回收含量声明标准 RCS回收含量声明标准
  • GOTS全球有机纺织品认证 GOTS全球有机纺织品认证
  • OCS有机含量标准认证 OCS有机含量标准认证
  • 可持续纺织皮革认证 可持续纺织皮革认证
  • LWG英国皮革认证 LWG英国皮革认证
  • GTW绿色可穿戴产品 GTW绿色可穿戴产品
  • BLUESIGN认证 BLUESIGN认证
  • HIGG评估工具 HIGG评估工具
  • LCA生命周期评估 LCA生命周期评估
  • IPE公众环境研究中心 IPE公众环境研究中心
  • SLCP社会劳工整合 SLCP社会劳工整合
  • PCR消费后回收材料认证 PCR消费后回收材料认证
  • ecovadis认证 ecovadis认证
  • LEED绿色建筑认证 LEED绿色建筑认证
  • Vegan素食认证 Vegan素食认证
  • SBTi科学碳目标 SBTi科学碳目标
  • Bcorp共益企业认证 Bcorp共益企业认证
  • ASI铝业管理倡议 ASI铝业管理倡议
  • CBAM碳关税 CBAM碳关税
  • UL2809认证 UL2809认证
  • How2Recycle认证 How2Recycle认证
  • OC海洋回收材料认证 OC海洋回收材料认证
  • FDA美国再生塑料认证 FDA美国再生塑料认证
  • oekotex100认证 oekotex100认证
  • UL2809认证 UL2809认证
  • 再生认证网 再生认证网
  • grs认证 grs认证
  • 1
  • 2

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
或搜索关注:创盛验厂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15917687668

返回顶部